题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来自全国的应急救援力量奔赴灾区,这背后也凝聚着东方通航救援团队的生死拼搏。十年回望,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勃勃生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也得以重塑。中国航材一直致力于通用航空发展,2017年重组东方通航以来,将通航运营及保障服务作为四大业务板块之一,坚持高举高打、强强联合,以当年赴四川救援的核心团队为基础,力争打造中国通用航空和空中应急救援的国家队。值此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中国航材的通航人更加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心继往开来、携手共进,为国家安全、人民福祉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曹少林,系千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东方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总飞行师,曾参与“5•12”汶川地震救援。
我是千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东方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总飞行师曹少林。十年前的今天,对于很多人来说,感觉很遥远,但对于我而言,那就是眼前。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震猝然来袭,我和我的同事们在第一时间,驾驶直升机千里迢迢奔赴震区,与社会各界力量一起,投身于救援抢险工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驾机穿梭在汉旺、北川、禹里、清平、大天池、玉泉等山区间,一次又一次眼含着热泪,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望5•12,汶川救援的特殊经历已经成为我人生经历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页,终生难忘。
一、忘不了巴蜀大地上的疮夷满目和那一双双锥心刺肺求生的眼神。
每次执行救灾飞行时,俯望下去,满眼所及除了废墟还是废墟,令人心弦绷得发痛。5•12后,由于路面交通完全被切断,直升机成为山区伤员和灾民惟一的生命通道,而且我们当时就是在和死神赛跑,分秒必争、刻不容缓。
当时有记者问我,5.12给你留下的最深的记忆是什么,我说是眼神。记得我第一次的震区飞行是给汉旺镇送给养,当飞机降落后,我看到围拢过来成群的灾民,那一双双的眼睛在看着你,由于地震让他们一无所有,此时,登上飞机对他们而言,也许代表着生存,由于飞机载重有限,我无法把他们全部带出,那种抉择让我无法正视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无奈和渺小。
5月18日我到北川县禹里乡接运伤员。当我和机组把飞机降落在一个苹果园里平整出的临时场地后,医护人员向我哭诉,由于交通和通讯中断以及医疗器械的缺乏,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伤员死去。重伤员被源源不断地抬了过来,人人都知道,上了飞机就有生的希望,他们眼睛里流露出强烈的生的渴望。可我不敢看他们的眼睛,因为我们的飞机按照规定最多只能装载十二副担架,空间实在是太有限了!怎么办?怎么办?为了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我和机组成员决定把伤员的担架全部撤掉,把被子铺在飞机地板上,先把重伤员一个紧挨一个放好,然后让那些虽然受伤但是还有意识、并且能够靠着机舱短时间坚持的伤员全部登机,那一趟运出了危重伤员28人。当我向机场塔台报告伤员人数时,现场指挥部的领导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做到了!
汶川救援期间,我把非必需的人员都赶下了飞机,包括记者,一共救出灾民和伤员326人,运送防化人员18人,物质30.5吨。惟有如此,才能不负那一双双求生的眼神。
二、忘不了杜娟护士的悲鸣与金家桃少校的信任。
女护士杜娟的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就在昨天晚上,我和中飞院曾经参加512救援的朋友们谈起了杜鹃的事,他们也是亲历者,回顾当时的情况,大家泪流满面,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为了照顾伤员,杜鹃也上了我们的飞机。地震发生后,杜娟一直在忙着抢救伤员,家中的多位亲人已经遇难,丈夫还在这座山里生死未卜。当飞机飞越汶川县城南部的时候,机舱里忽然传来她的号啕痛哭:“我家人就埋在下面,让我再看一眼!让我再看一眼!”六天了,那一刻,她终于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哭过了,杜娟又安静下来,继续忙起了工作:清点人数,给老人擦拭伤口,给孕妇喂水,给晕机呕吐的人找容器……面对着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谁能不动容?!可除了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塞在她手里之外,我真不知道还能为她做些什么。当飞机在广汉降落后,我问她,你是否回家看看,她说:不了,震区的伤员还需要我。当飞机再次起飞后,我们把八宝粥和水递给她,她说:这是全国人民给震区的,我说,这不是,这是我们机组自己的食品,她才收下。
还有那些最可爱的人。清平乡的地势像“漏斗”一样,四周的山都是沙土结构,雨水天气加大了堰塞湖决堤的危险。直到25日,驻扎在这里的空降兵部队还没有撤离。而他们中,很多都还是只有十八九岁的让人心疼的孩子啊!我担心他们的安全,问什么时候可以撤离,少校金家桃说:“只要有一个老百姓没有安全撤离,我们坚决不撤退!” 我只好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下来,流着泪说:“出事了,给我打电话,我来救你们,行不行?”金家桃沉默了许久,却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我,说:“这里通讯条件不好,代我向家里报个平安吧”!又一次前往清平乡,我问金家桃:“我还能为你们做点什么?”他悄悄地说,如果有点盐和榨菜就好了,运进来的多为甜食,战士们很久都没有吃盐,身上都没劲儿了。当天晚上,我们就买光了附近超市和商店里所有的榨菜、豆腐乳和盐巴,第二天由我执行救援任务时给官兵们运送过去。
我很荣幸地成为灾区和后方的联络员、官兵和家人的通讯员,他们亲切地称我为“爱心机长”。可我想说的是,我应该感谢他们,正是像杜娟、金家桃以及无数用生命守护着灾区民众安全的无名英雄们,书写了大灾大难面前渺小人类众志成城的感天动地,我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三、更难忘机组人员面对困难与危险、自力更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坚持飞行。
对于通用航空飞行员而言,在险恶环境中飞行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更是必备技能。即便如此,汶川救援,任务之危险、环境之恶劣、飞行难度之大也远超我们的预期,挑战着我们的飞行极限。
炸药、雷管、引爆装置、汽油,这些危险品在平时是严禁直升机运输的,但在汶川救援中,这样的违规危险操作成了我们的“特权”和“专利”。5月21日,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我和我的机组成员成功单程运载救援物资1.5吨,其中炸药520公斤、雷管140公斤、引爆线100公斤、引爆装置若干、汽油2桶(50公斤)、冲锋舟2套。5月22日,成功单程运载汽油20桶(520公斤),为了防止因静电产生明火引燃汽油,我们把用水淋湿的棉被铺在油桶下面,油桶上面再盖上淋湿的棉被,随机5名武警消防官兵,持4个灭火器进行防护。
5月26日,我们突然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指挥部点名要求我机组给大山深处的某基地运送特殊物资和防化人员。这个任务为保密任务,禁止搭载记者也禁止摄影摄像。考虑到该基地震后情况不明,而且有极大的不明危险,我向当时的前线指挥部提出要求,把随机工作人员数降至最低。基地地处山坳中,地形相当复杂,属于专业飞行禁止的口袋山,起飞落地没有一边和五边,左右全是陡峭高耸的山峰,飞机只能侧移进去,在此过程中一旦出现特情,毫无处置余地。但是任务紧急,根本不允许我们作过多的考虑。我们的飞行高度紧贴山谷的底部,左右飞行宽度不过70米,转弯时机身距离山体很近,尖利的山石钢刀一样在机身旁挥舞。山间气流凌乱,强劲气流令机身不停抖动,还要避让山间错落的高压线。最危险的是在降落时, 1公里的距离内,飞机要先向左再向右,过两个九十度的急转弯,机身与山体也就间隔20多米,下面就是斜拉着的高压线。飞机几乎是以悬停的速度,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向前飞。出了山口,才看见要降落的场地,是一个废弃的篮球场,周围的银杏树有几十米高,降落条件相当恶劣,如果操控不好,旋翼很容易打在树梢上,后果不堪设想。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机组和刘文杰两套机组两天内顺利完成多架次飞行,运输重要物资15.7吨,运入防化人员28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事后国家某保密部门特地向我公司写了感谢信。
四、在过去的十年中,每每想起汶川救援,当年的种种危险、艰辛与困苦都显得那么风轻云淡,沉淀下来的只有满满的感动,和身为一名通航飞行员发自内心的自豪。
在汶川抗震救灾工作中,直升机凭借可以在空中悬停、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要求低、救援时间快等特点,发挥了重要的空中走廊作用,为第一时间抢运伤员、运送物质、勘察灾情等提供了保障,彰显了航空应急救援不可替代的空中优势和时间优势。
作为一名奋战在生产一线的通用航空飞行员,我希望今后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我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与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通力合作,在第一时间为危难之中的人们提供更为专业的紧急医疗救护,用责任与爱心,让更多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守护。
愿逝者安息,祝我们和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